诗意的课堂

大江南北 / 著投票加入书签

360小说网 www.360xs.cc,最快更新大江南北文集最新章节!

    记得肖川先生在文章以古典的心情对待学习中有过这样一句话:当我们能以古典的心情对待学习,春日的鲜花、夏日的小溪、秋天的明月、冬天的残阳,都将以更为美好的风姿走进我们的日臻完满的生活。

    春日的鲜花、夏日的小溪、秋天的明月、冬天的残阳,那是多么美好的事物,当我们的生活中能够充分享受这些东西时,那不是就一种诗意的生活了吗?那么这种学习也就变成了诗意的学习。

    诗意,像诗里表达的那样给人以美感的意境。那么我们的课堂呢?是否也该努力去营造那份诗意呢。

    今天当我走进教室,一下子出现在眼前的是讲台上的一盆文竹。叶片轻柔翠绿、枝干有节,姿态文雅潇洒,那么爽心悦目。不知是谁的主意,但当我看到这柔美翠绿的文竹时,心中是那么的喜悦,随之是诗意。是的,在堆满课本、参考书与习题本的教室里突然多了一盆生机盎然的文竹,那的确很有诗意。如果在教室左右两边白色单调的墙壁上再挂上用宣纸写就的书法作品,那更能益人心志、怡人性情。同时也会让我们日渐浮躁与功利的心灵,多一点沉静与安定,正如肖川先生所说的保持一种古典的心境。

    当然诗意的课堂单单靠一盆文竹一点字画来装饰是不行的,更要里面的主导者,特别是教师所营造的师生之间的那种诗意的教与学。教师是课堂的主导,学生是课堂的主体,而其中的过程便是教与学。那么这个过程的最终目的是什么?我想大家都知道不应该仅仅是知识的传授与掌握。它应该有其它更重要的东西。这让我想起了西方一位才子对教育所作的阐释。他说,把所有学的东西都忘了,剩下的便是教育。那么我想这个教育也便是人的教育了。就是教会学生如何做人。

    课堂是教学的主阵地,而教学是学校工作的重心,而学校是从事教育的地方,课堂也便成了教育最重要的场所。那么营造诗意的课堂,作为主导者的教育者该怎么做呢?

    首先,教育者要明白自己是在培养人,培养怎么样的人。是被动、依赖、忧郁、空虚还是主动、独立、快乐、充实的人。对于一个人来说,把所学的东西忘掉,那么剩下来的是什么呢?无非是人的良好的气质、性格、处世方式等等。所以,这些东西是一张张试卷以及试卷上的分数无法培养出来的。当你走进教室,看到那一张张青春而灿烂的笑脸时,你首先想到的是如何让他们十年后二十年后甚至三十年后仍然保持那种青春、灿烂和笑意。你的着眼点不在于几个月后或者三年后一次考试以及考试的成绩,你要真正明白,你是在培养一个人,一个真正意义的人,一个自由和谐发展的人,而不是一台机器,更不是流水线上的产品。

    其次,教育者应该是一个真正热爱教育的人。当然这种对教育的热爱并不是我们日常看到的,埋头于给学生不断地布置批改作业,毫无节制的给学生做大量的练习,不遗余力对男女学生的交往加以阻止,甚至牺牲双休日的时间为学生补课。而是如何去用心呵护幼小稚嫩的心灵,培植直面人生正视现实的勇气,生成健康和谐富有个性的生命个体,让他们快乐充实的生活与学习。你要承认你面对的是活生生的人,你必须“让课堂焕发出生命的活力”教育过程不仅仅是一种技巧的施展,而应该充满人情味;教育的每一个环节都应该充满着对人的理解、尊重和感染,应该体现出民主与平等的现代意识。在这过程中,你必须做到:了解、尊重、关怀、给予、责任。如果你不是一个只有真正热爱教育的人,你是很难做到这些。

    再次,教育者自身应该是一个充满诗意的人。一个知识面窄,不喜欢读书,心灵不明朗,整天只想着如何挣钱,如何搞人家下水,如何趋炎附势,从来都是利字当头的人是永远也营造不出诗意的课堂来的。这让我想起了朱永新先生特别推崇也是他的博士生的李镇西老师,李镇西老师的人生经历本来就是一首诗,一首酸甜苦辣、充满爱的诗。诗意人生创造了诗意的李镇西,更创造了诗意的课堂。他曾经以心灵飞翔的时刻为题讲述的“最近一节普通的语文课”——“窗外,银杏树金色的叶子在寒风中顽强地燃烧着自己最后的生命;室内,我在给学生朗读路遥的中篇小说在困难的日子里,我和同学们的心灵正和路遥高洁的灵魂一起激荡。此刻,教室里弥散着一种宁静、温馨而又崇高的气氛,每个人仿佛都可以听见其他人心脏的跳动。是的,我们胸膛里的热血正和着主人公青春的激情而汹涌澎湃”这是多么具有诗意的情景啊!你完全可以从这充满诗意的话语中感受一个全身充盈着诗意的老师在主人公青春的激情中营造出的那种诗意的氛围,那么我想这样一种诗意的氛围不可能不感染学生,不可能不激发起他们生命中最真实最美好的感受。那么我想,不管你这堂课到底传授给了学生多少知识,但教育的真正目的已经达到了。

    现代社会是一个注重功利的社会,而诗意的课堂必须把这种狭隘的观念解放出来,把人从那种浮躁中解放出来,把学生从由于应试而造成的冷漠、压抑、紧张、恐惧中解放出来,让他们真正享受到的生活的快乐,享受到学习的快乐,同时也让教育者本人享受到教育的快乐!

    2004。2。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