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劈棺_分卷阅读_14

陈小菜 / 著投票加入书签

360小说网 www.360xs.cc,最快更新大劈棺最新章节!

    不到万不得已,贺敏之极少建议对人犯用刑。

    今日这名人犯凶顽死硬,一百杖下来,血肉横飞,连骨头都露了出来,只把贺敏之看得直想作呕。

    回了家,喝了一杯水才觉得好些,贺伯微笑着拿来一封书信,道:“十三从楚州寄来这封书简。”

    贺敏之大喜,接过打开一看,寥寥数行字:

    近日抵楚州,武当解剑池边破两仪剑阵,败于掌门青云太极剑下。武当剑法,绵里藏针,精深奥妙,此番交手,于江河剑大有裨益。

    一笔字犹如长枪大戟,黄沙千里,淋漓纸上,贺敏之两根手指拈着书信,表情不屑:“写出这种丑字,居然好意思拿出来现眼。”

    转身却珍而重之的收到一方紫檀木盒中。

    心里明白,聂十三正与自己分享他最为珍贵的历程心得,不禁窃喜。

    又过数日,聂十三书信又至:近日抵冀州,沧浪剑派,名不符实。

    如此书信纷至,夏去秋来,已经攒了近十封,整整齐齐的叠放在木盒里。

    九月初五,深夜。

    贺敏之正自睡着,窗户突然打开,跳进一个人影,轻捷如灵猫,慢慢靠近了床边。

    贺敏之睁开眼,笑道:“十三!”

    却见聂十三一身黑衣,蹲在床前,笑着凝视贺敏之。

    聂十三一身山林木叶的清爽味道,混杂着强烈的男子气息,静静沐着月光。

    而月色映照在他身上,竟淡了幽雅,少了温润,硬生生有了大风骄阳般的热烈灿烂、勃勃生机。

    贺敏之眨眨眼,琉璃样的眼珠水光清浅:“你回来了?”

    聂十三哑声道:“今天我生日,回来吃长寿面。”

    贺敏之起身笑道:“跟我到厨房……”

    一大碗热气腾腾的青菜鸡蛋面放到聂十三眼前,聂十三一把抓住贺敏之的手,眼睛黝黑而危险:“想我不想?”

    贺敏之心中怦然,却嫌恶的甩开他温热的手掌:“趁热吃面吧,哪来那么多废话?”

    聂十三低声一笑,也不再问,埋头吃面。

    贺敏之打量着他,数月不见,聂十三更黑了些,也更矫健,蜜色肌肤在烛光下似一匹光华流动的缎子,充满一触即发的弹性,方才一路行来,发现他已比自己高了近小半个头,宽肩长腿,脸部轮廓更见分明。已近暮秋,却只穿着薄薄一件衣衫,隐见漂亮利落的肌肉线条。腰间悬着一把自己从未见过的剑。

    贺敏之好奇,取下细看,只见剑身狭长,剑鞘上刻着“纯钧”二字,拔出剑来,霜锋雪刃,澄清如水,不由惊道:“当真是越五剑中的纯钧?”

    聂十三用筷子卷着面条,问道:“你知道纯钧剑?”

    贺敏之点头:“越绝书中提到过这把剑。”念到:“扬其华,如芙蓉始出,观其纹,烂如列星之行,观其光,浑浑如水之溢于塘,观其断,岩岩如琐石,观其才,焕焕如冰释。说的就是它。你是从哪里得来的?”

    聂十三笑得有些暧昧,点漆般的眸子被碗中热气熏染得雾气迷蒙,难得的温柔似水:“别人送的。”

    似乎有些害羞,看了一眼贺敏之,解释道:“只是朋友而已,你别多想了……”

    贺敏之默然半晌,觉得秋夜微凉,把粗布外衣裹得更紧了些,微笑道:“当江湖侠少的确是好,鲜衣怒马,名剑风流。”

    深深看一眼聂十三,决然道:“你慢慢吃罢,我先回去休息,近来要复审的大案多得很,就不多陪你了。”

    说罢起身,临出门又交代:“吃完记得洗碗!”

    聂十三若无其事,低头继续吃面,嘴角含笑,眼神中满满的势在必得的自信和深沉。

    第二天一早,贺敏之直奔厨房,却见贺伯正在做早饭。

    桌上是聂十三吃过的面碗,洗刷得干干净净,还压着一张纸,贺敏之拿起一看,正是聂十三张扬肆意的字迹:纯钧是武当青云道长所赠,放心。

    登时怒道:“放什么心?跑到武当山跟人打架,打完还拿人家的剑,真是个强盗胚子!早晚被捉到大理寺,到时候狠狠一顿板子,我才放心!”

    嘴角却忍不住上翘,一个纯粹的笑意清晨阳光般绽放开来。

    贺伯端过两碗粥,笑道:“十三昨夜回来了,逼着我这把老骨头陪他拆了半宿的招,天不亮又走了,真真是个闲不得的小狼崽子。”

    贺敏之道:“以后莫要理他就是了,大半夜的,拆什么招?”

    贺伯叹道:“我已不是他的对手啦,只怕以后求着他,他也未必肯跟我比划了。”

    从怀中掏出一叠银票:“这个是以前你当了琴给他的,他说用不上。”

    贺敏之接过银票,急道:“怎会用不上,唉……莫非他真要去打家劫舍不成?”

    贺伯笑了笑:“莫要急,十三这孩子傲气得很,不会去做鸡鸣狗盗的事情,江家当年富甲中原,虽是抄了家问了斩,做父母的却难保不给孩子留条后路。”

    拍拍贺敏之的肩:“他父母在中原各钱庄都匿名存了一笔银子,他只需凭颈中玉坠和指印,就能提出。”

    贺敏之怔了怔,咬牙道:“这个白眼狼!有钱居然也不告诉我……他最好别回来!”

    贺伯喝完粥,却悠然道:“我挺希望他回来。”

    看着贺敏之,眼神里有深刻的不舍:“小少爷遇到他之前,心里一直跟死灰一样,十三是个好孩子,有他在你身边,我若是哪天真气反噬死了,也是放心的。”

    贺敏之的手死死捏住筷子,声音平静:“贺伯,你要长命百岁。”

    刚过春节,镇守南疆的军中就发生了一件大案。

    年前南疆贞泉城有小队蛮族兵马叛了宁国,骑兵营校尉冯栖梧斩杀二十名贞泉城外村庄中的百姓,谎称所杀乃是南荒叛军以求军功。

    案情本身并不复杂,冯栖梧的背景却甚是复杂。

    冯栖梧是兵部左侍郎魏兰亭的外甥,而魏兰亭的侄女又是当今宫中得宠的淑华夫人。

    冯栖梧家世不光好,而且还是当时当令的好,万事俱备,只欠军功,一旦有了军功,就能从南疆回到靖丰,直入兵部,任个主事之职是易如反掌。

    眼看兵部任命状已下,却有劫后余生的村民千里迢迢一状告到了大理寺,连文帝都被惊动,下旨大理寺严查此案。

    于是冯栖梧虽回了靖丰,却尚未到兵部便被请到了大理寺重狱。

    大理寺卿韩退思这几天翻着南疆大案的卷宗,茶饭不思,进退两难。

    官场上自有“门道”,局势明朗也好,尴尬也罢,彼此心知肚明,却偏偏不能点破,一定要隔着一层纱。

    这层纱好比那戏台上的锣鼓,看似无用,却不可或缺。

    一出戏下来,锣鼓锵锵的敲,轻重缓急,高低曲折,意味深长,听着锣鼓音,懂行的人便知道这戏该怎么唱了,踩着鼓点儿或走个过场,或浓妆上阵,只可意会,不可言传。

    韩退思浸淫官场近三十年,自是精通门道,一眼就看出,这个案子不好审。

    淑华夫人刚诞下一位皇子,魏兰亭虽是左侍郎,却因兵部尚书正待告老还乡,已行尚书之权。

    最为关键的还是文帝,天心难测,当如是也。

    下旨“严查”,却非“严办”,一字之差,颇值玩味。

    再从卷宗上看,村民有人证,冯栖梧也有下属作为人证。

    物证却只剩了两具面目不清的尸体,若不是冯栖梧手脚不干净,只怕一具都无,仵作验尸的结论只得一句“死于刀伤,伤口平整,入五分,出五分,力道均衡。”

    忍着头疼提审了两次,冯栖梧自是不认,只道杀的就是蛮族叛军,韩退思也不敢动刑。

    眼看就到了颐养天年的好时节,韩退思三代同堂,自不想招惹是非,深知这个案子自己不愿碰,也碰不得。